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季度诉求信息分析及处置情况报告》显示,汽车类及教育培训类消费是一季度消费者投诉重点,为此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汽车及教育培训类消费时注意如下事项:
一、汽车消费提示
(一)明确需求,选择诚信商家购车。购车前明确需求,对购车目的、使用者、预算等,车辆技术、外观、价格等要素的偏好优先级等,有综合考量和比较。多渠道了解拟购车辆车型是否成熟,品牌质量和信价比如何,重要核心配件是否存在明显缺陷等。务必选择市场口碑好、经营时间长、渠道平台正规、维修保养方便、维权渠道畅通、没有维权“黑历史”的汽车经销商,全方位考虑售前售后服务水平,不被车展等打折优惠、促销宣传所迷惑,可减少很多今后使用的烦心事。
(二)细读合同,拒绝行业潜在规则。购车前,明确车辆信息及购车流程,要求商家对汽车的功能、车型、配置、价格、购买方式、提车时间、发票、保险、购置税费、验车、上牌以及商家额外收费项目等重要信息作出真实全面的介绍,结合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商品和服务选择,避免落入隐性消费陷阱。签订购车销售合同时,仔细查看合同内容,清晰了解车辆信息、收费与服务项目、违约责任等,核实是否与商家宣传一致,对模糊不清或表述不明的条款要主动提出质疑,将商家口头承诺写入合同,避免被“忽悠”。遇到捆绑购买汽车配件用品、车险、金融贷款、强制店内上牌等非自愿选择服务,可拒绝购车,勇敢对潜规则说不。注意“订金”可退,“定金”不可退。
(三)检验无误,可请专业人士验车。1.检查车辆,确保手续齐备无抵押。提车时,检查车辆各种手续是否完备,如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车辆一致性证书,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或货物进口证明书)、“三包”凭证等相关资料,特别是进口汽车的关单、随车检验单和进口车辆电子信息表等。对照合同核对交付车辆的车型、排气量、出厂年月等,合格证与车架号、发动机号是否一致,车辆合格证是否存在抵押。2.充分试驾,可请专业人士协助验车。观察车身是否有明显划痕,如发现车辆存在问题,应当场向商家提出,进行协商解决。对所购车辆进行充分试驾,发现质量问题要拒绝提车,有条件的可以请专业人士一同验车。
二、教育培训消费提示
(一)选择正规机构平台。报名教育培训课程宜选择由相应办学资质手续齐全的正规机构平台或者口碑良好值得信任的办学点。可以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经营行为是否有异常,建议不要选择有经营异常行为或者列入失信名单的培训机构。确定了培训机构后,除查看授课师资与课程内容是否资质达标外,请留意办学环境卫生安全状况,不要选择有安全隐患的办学点。
(二)签订合同保留凭证。缴费前务必签订合同,将商家的口头承诺尽可能纳入合同内容,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尤其是违约条款,双方权力与义务、违约责任应该平等。务必选择对公账户付款或转账,付款后要求办学机构开具发票与付款账户一致的盖有公章的发票,保留合同发票等作为交易凭证。一次性签订课程内容不多于3个月或者60个课时。选择分期付款方式时,留心实际分期总手续费用是否过高。尤其注意不要被诱导为小额分期贷款,小额贷款除了整体手续、利息等额外费用较高外,有可能会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过多的小额贷款记录可能会影响个人住房、购车、装修等大宗款项的贷款。
(三)结合实际理性选报。消费者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学习成长阶段,理性选报教育培训课程。一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班,家长要注意尊重学习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以免在更高阶段、更关键的学习中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让孩子在课程学习中感觉到的收获与快乐大于压力与挫败感,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建立成就与自信。二是针对资格考试类、职业教育类培训班,消费者要清醒认识到学习规律,要有一定量的时间、精力投入才有相应的学习收获,不要被所谓高价“包过班”蒙蔽双眼,尤其在付款前看清是否是平等合同,否则极易权益受损。
省消费者委员会在此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保留证据,以便理性维权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妥善保存消费的付款凭证、合同单据,留存交易对话、咨询记录,发生消费纠纷首先可冷静理智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要及时向消费者组织或行政机关投诉,依法有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湖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委员会将一如既往的陪在您身边,维护好您的合法权益。如果广大消费者在汽车消费、教育培训消费过程中遇到纠纷请您及时拨打12315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登录“湖北315投诉和解平台”投诉,我们将尽全力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撰稿者: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