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登高,敬老情浓。重阳节前后,老年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养生保健、旅游出行、养老理财等成为消费热点。为守护广大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鄂湘赣三省消费者组织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助力老年人安心消费、欢度重阳佳节。
一、保健养生需理性,警惕“神药”误导。老年消费者注重养生保健,但需谨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购买保健食品应选择正规商场、超市或药店,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切勿轻信“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场合中夸大功效的宣传,更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特效药”“祖传秘方”或价格虚高的“神药”,谨防既损失钱财又延误治疗。
二、旅游出行选正规,谨防“低价”陷阱。登高赏秋、康养旅居备受青睐。报名前请查验旅行社的《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签订规范合同,明确交通、住宿、餐饮、保险、退费等条款,拒绝“零团费”“买保健品送旅游”等不合理低价团。购买当地高价值特产时,多思量必要性,多比较价格。行程中如被强制或诱导购物,可在返程30日内要求退货退款。出行前将行程、导游、酒店信息告知家人,随身携带应急药品和家属联系方式。
三、养老理财要谨慎,守好“钱袋子”。重阳节期间,部分机构推出“养老理财”“老年专属保险”“充值返利”等项目。办理前请核实企业是否在民政、金融监管部门备案,仔细阅读收益、期限、提前支取、风险揭示和争议解决条款,拒绝“先交钱后签合同”、向个人账户转账等不合理要求。警惕“保本保息”承诺,谨防非法集资,必要时及时报警。
四、线上购物多防范,远离电信诈骗。微信、短视频平台常出现“重阳补贴限量抢”链接,请不点击、不转发,不泄露短信验证码和银行卡密码。收到陌生快递“到付”,应保持警惕,先验货再付款,避免落入“中奖送礼品”“冒充客服退款”等圈套。使用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时,开通转账延迟到账和交易提醒功能,发现异常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
五、不贪小利防损失,拒绝“免费”陷阱。一些商家常以“免费试用”“免费体验”或低价促销的方式吸引老年消费者以推销产品或服务。老年人在面对这类“免费”诱惑时,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做出购买决定。确定要购买时,仔细辨别商品的质量和真伪,核对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要盲目购买一些涉嫌虚假宣传或“三无”的不合格商品,以免给自己带来损失。
六、智能设备学使用,守护信息安全。老年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学习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设备的基本操作,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便利,家人与社会应给予耐心帮助。在扫码支付、线上购物、网约车等服务时,要仔细核对金额与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来源不明的APP。遇到操作困难,可向家人或现场工作人员求助,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财产损失。
七、妥善留存凭证,依法理性维权。消费凭证是维权关键。节假日期间,无论消费金额大小,都要主动索取并保管好购物小票、发票、合同、门票、电子支付记录等。若发生消费纠纷,及时与商家或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向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或直接向经营者所在地消费者组织、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新消息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