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黄冈市消费者委员会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6年上半年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578人次,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78件,已调解627件,调解率92.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53万元。
一、投诉分类基本情况
(一)投诉性质分析
根据投诉性质(如图一所示)分析,质量问题占25.63%,售后服务问题占19.13%,合同问题占5.78%,虚假宣传问题占5.05%,价格问题占4.33%,假冒问题占2.89%,安全问题占1.81%,计量问题占1.44%,人格尊严占0.36%,其他问题占33.57%。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合同问题仍然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
图1:投诉性质比例图
与2015年同期相比(如表1所示),涉及合同、虚假宣传、安全的投诉比重有所上升,但幅度并不大。
表1:按投诉问题性质分类情况表(单位:件)
项目 |
2016上半年 |
投诉比重(%) |
2015上半年 |
投诉比重(%) |
比重变化 |
质量 |
211 |
30.8 |
348 |
45.79 |
↓14.99 |
其他 |
156 |
22.7 |
98 |
12.89 |
↑9.81 |
售后服务 |
134 |
19.5 |
183 |
24.08 |
↓4.58 |
合同 |
49 |
7.15 |
43 |
5.66 |
↑1.49 |
价格 |
42 |
6.13 |
35 |
4.61 |
↑1.52 |
虚假宣传 |
34 |
4.96 |
15 |
1.97 |
↑2.99 |
安全 |
28 |
4.08 |
18 |
2.37 |
↑1.71 |
假冒 |
15 |
2.18 |
12 |
1.85 |
↑0.33 |
计量 |
12 |
0.17 |
8 |
1.95 |
↓1.78 |
人格尊严 |
4 |
0.58 |
0 |
0 |
↑0.58 |
(二)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析
从商品类投诉来看,与2015年同期相比(如表2所示),家用电子电器类、交通工具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和房屋建材类投诉量仍居前五
表2:商品大类投诉量变化表(单位:件)
商品大类 |
2016上半年 |
投诉比重(%) |
2015上半年 |
投诉比重(%) |
比重变化 |
家用电子电器类 |
115 |
16.9 |
169 |
22.24 |
↓5.34 |
交通工具类 |
54 |
7.96 |
76 |
10 |
↓2.04 |
日用商品类 |
51 |
7.52 |
63 |
8.29 |
↑0.77 |
服装鞋帽类 |
49 |
7.22 |
63 |
8.29 |
↓1.07 |
房屋建材类 |
23 |
3.39 |
27 |
3.55 |
↓0.16 |
食品类 |
15 |
2.21 |
12 |
1.58 |
↓0.63 |
首饰及文体用品类 |
12 |
1.76 |
8 |
1.05 |
↑0.71 |
烟、酒和饮料类 |
5 |
0.73 |
8 |
1.05 |
↓0.32 |
农用生产资料类 |
4 |
0.58 |
6 |
0.79 |
↓0.21 |
医药及医疗用品类 |
3 |
0.44 |
2 |
0.26 |
↑0.18 |
从服务类投诉来看,与2015年同期相比(如图3、表3所示),电信服务类、生活和社会服务类、公共设施类、互联网服务类和销售服务类仍居前五位。
表3:服务大类投诉量变化表
服务大类 |
2016上半年 |
投诉比重(%) |
2015上半年 |
投诉比重(%) |
比重变化 |
生活、社会服务类 |
51 |
7.52 |
36 |
4.74 |
↑2.78 |
销售服务 |
28 |
4.12 |
8 |
1.05 |
↑3.07 |
电信服务 |
90 |
13.2 |
102 |
13.42 |
↓0.22 |
互联网服务 |
34 |
5.01 |
58 |
7.63 |
↓2.62 |
邮政业服务 |
9 |
1.32 |
25 |
3.29 |
↓1.97 |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 |
17 |
2.5 |
7 |
0.92 |
↑1.58 |
公共设施服务 |
49 |
7.22 |
36 |
4.74 |
↑2.48 |
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 |
1 |
0.14 |
5 |
0.65 |
↓0.51 |
教育培训服务 |
2 |
0.29 |
0 |
0 |
↑0.29 |
旅游服务 |
2 |
0.29 |
4 |
0.53 |
↓0.24 |
金融服务 |
0 |
0 |
1 |
0.13 |
↓0.13 |
保险服务 |
1 |
0.14 |
2 |
0.26 |
↓0.12 |
卫生保健服务 |
0 |
0 |
0 |
0 |
0 |
其他商品和服务 |
63 |
9.29 |
42 |
5.53 |
↑3.76 |
(三)商品和服务投诉量变化分析
2015年上半年,商品类投诉有件,占到投诉总量的48.82%。服务类投诉有,占投诉总量的41.89%,较2015年同期增长了4.53%。其他类投诉有63件,占投诉总量的9.09%。
与2015年同期相比,服务类投诉占比投诉总量有一定幅度提升,商品类投诉均有所下降。在服务类投诉中,生活、社会类服务和公共设施类服务同期占比增长幅度较大。生活、社会类服务的投诉涉及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涤染色、摄影及家政服务等,关系到消费者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统计信息分析来看,服务质量问题是引发消费者在生活、社会服务方面投诉的主要原因。
公共设施服务类投诉占比增多2.48%,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银行单方为消费者定制服务项目、银行叫号服务等待时间长、银保以假乱真,让消费者存款知情权“丧失”;供水、供暖、供气等由于计量器具问题导致消费者多付费;供热(气)不达标,设施维修服务不及时;有线电视收费不合理等。
二、投诉热点分析
(一)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仍居榜首
2016年上半年,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115件,占投诉总量的21.3%,其投诉量在各大商品类排在第一。其中通讯类产品投诉量也有所增加,投诉的主要方面是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一是手机质量问题,如手机自动关机、屏幕无显示等;二是误导消费者,少数经营者在宣传中存在夸大手机功能或以低廉价格诱导消费者,销售翻新机、走私机,而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不能得到保证;三是少数经营者对消费者要求退机、换机、维修和索要维修凭证等级,采取推诿和应付态度,未能按照国家“三包”规定办理。
(二)交通工具类投诉不断
2016上半年通工具类投诉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合同类投诉,主要涉及不平等格式条款,合同约定的赠送项目不明,定金约定不明确或商家违约时不予退还等;二是质量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中控设备、刹车系统故障等,这类投诉也是今年“3·15”期间的热点,新《消法》中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6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但实际上大部分商家都没有按规定履行;三是售后服务问题,投诉反映最多的是更换零配件时间长、服务承诺不兑现、机动车故障诊断不完全等。
(三)通信服务不透明引起争议不断。上半年,共受理通信服务类投诉33件,占投诉总量的15.28%。反映的问题有:首先是移动电话售后服务问题突出,收费不透明,通话时间、上网流量等套餐消费不透明。其次是增值服务不透明。运营商让消费者先免费试用娱乐短信、梦网、彩信、彩铃等增值服务,试用期后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主动取消,就视为默认定制。三是优惠活动不透明。未事先告知套餐绑定最低消费有时限要求,在包年服务期内不得中止或携号转网或再参与其他优惠活动,致使消费者转网或享受其他优惠难。
(四)“微商”成新投诉热点
随着微信的逐步普及,“微商”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逐步增加,但微商本身存在着很多监管的盲区,而且风险性极大。通过微信认证公众账号购买商品,微信平台应有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假如通过私人微信账号交易的,消费者权益很可能难得到保障。今年6月,市民方女士向消委投诉称,她通过“微商”,花800多元从英国代购了一双原价4000元的品牌鞋子。卖家称,因为从厂家直接拿货,省掉了消费税等中间环节,所以价格便宜。但方女士验货后却发现其是高仿品,方女士随即要求退货,却被卖家“拉黑”。
从上半年投诉来看,“微商”经常在微信上举行“集赞兑奖”活动,但是存在各种风险:如活动期限明明未到,商家却以活动结束或奖品送完为由拒绝兑现;又如商家的兑换礼品与承诺不符,及兑换各类服务卡限制使用日期、服务项目和礼品质量次。